登录 | 注册
中华龙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龙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贵州龙氏代表扩大会议(续) 已阅:1738 / 回复:0(楼主)

一,龙姓人的起源及龙绶始祖公的大体情况
龙字是一个美丽的文字,繁体堂堂正正,雄姿英发;简体机巧敏捷,灵动飘逸。原始社会,华夏族将“龙”作图腾,并取得众人共识。自此,“龙”便成了祥瑞之首。后来历代皇帝都自称是“真龙天子”。当今,国人将古老悠久的中华民族称为“龙”,称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因此“龙”成为至高无上的民族象征。我们应该为姓龙而倍感荣幸和骄傲。龙姓人目前在全国约280万人,在百家姓中位居第82位,属大姓。龙姓人的来源因涉及多种神话,故不可详考,但民间流传着七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出自黄帝之臣龙行。据《姓氏录源》及《竹书纪年》所载,黄帝臣有龙行,黄帝居有熊(今河南省新郑),为河南龙氏; 第二种说法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以官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龙氏,舜臣也,龙也纳言(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子孙以官职名龙为氏。因舜的活动地域在晋南地区,故此支龙氏出自今山西省境内,为山西龙氏。至汉代,龙勉因仕从河北钜鹿诏迁扶风京兆,传四代有龙述,字伯高,龙伯高初任山都县令,汉武帝时升零陵太守,官于楚,家武陵.为武陵始祖;第三种说法出自古代神话传说,御龙氏之后。据《姓氏考略》所载,龙姓出自御龙氏,望出天水。如夏朝御龙氏刘累(尧之后,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得夏帝孔甲的赏识,被封赐为“御龙氏”)的后裔中,就有以龙为氏的。刘累的故城在今河南偃师县南边,为河南龙氏;第四种说法出自古代神话传说,豢龙氏之后。据《通志·氏族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相传董父,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其后代有以龙为氏的,为湖北龙氏;第五种说法出自西汉牂牁地区有龙姓。据《华阳国志》所载,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氏。牂牁郡,治今贵州省凯里县西北;第六种说法出自地名,以采食地为氏。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龙(今山东省泰安西南之龙乡),其子孙有以龙为氏;第七种说法出自其他源流和少数民族有龙姓:如现在的新疆一带龙氏。 
最早见于史籍的龙姓名人是龙子,又称“龙叔”,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此句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其次是龙且,秦末楚汉争霸时期西楚国大将,西楚霸王项羽帐前第一猛将,少时随项羽起兵反秦,与项羽情若兄弟,后每战皆亲身奋勇杀敌,深得霸王项羽信任,任西楚国大司马统帅楚国精锐骑士,后在齐国由于轻敌误中韩信水淹之计导致大军溃败,虽率亲兵奋力而战然大势已去,最后力战而死。
历史上的龙氏名人很多,在此不必一一列举,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入黔始祖公----龙绶公的情况,据家谱记载:我祖龙绶公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秋随颖川候傅友德从江南常州府江阴县十二都(现江苏省江阴市)征南留守乌撒卫驻镇四堡家居白鸡扒攻封抚夷将军指挥使令,正千户,死葬威宁大桥。后有一支世守原处,有一支住坡后又迁水塘山以后皆失传,一支从水塘山相传至嘉靖朝有祖讳现公。在野马川遭乌酋扯处乌逆陷毕节失机谪毕节卫官屯百户所住扎龙官桥。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家谱上载明了我们的源流是考自虞帝夏臣董龙父生豢龙为夏禹王畜治水有功封于五陵。所以我们的堂号为武陵郡。关于龙姓人及龙绶公的情况我就简单的介绍到这里,下面还有分管考证龙绶公支系源流的的副会长龙万春宗亲将给大家作详细的讲解。

作者:龙治宇 (2010/7/21 17:03:06)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龙氏论坛  执行时间:1,140.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龙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